雙11已成為除春節以外的最大購物節,眼下明天就是2018雙11,每年雙11都會引流大量用戶購買家電產品,其實雙11并不是所有商品都便宜,看似廉價的商品讓無數網購愛好者瘋狂下單,去年全國雙平臺突破1000億元單日銷售大關。就在消費者即將歡迎今年雙11的時候,殊不知,這其實是一個大坑。你準備好剁手了嗎?
的確,隨著近幾年經濟高速發展和智能技術的進入,網購家電呈現出線下實體店無法比擬的優勢,消費者只需輕點鼠標,即可瀏覽海量家電產品信息,并且不受地域、時間上的限制,關鍵是足不出戶也能享受到各種實惠以及送貨上門的愜意。也正是因為如此,網購家電頓時成為消費者熱衷的消費方式。
但是你知道嗎?網購家電看起來很是美麗,但美麗的背后,也很有可能埋藏著陷阱,讓人防不勝防。想必,很多消費者在瀏覽電商平臺相關產品頁面信息時,都會留意到電商專供這樣的類似標簽,明明線下實體店,看著一摸一樣的產品,但線上電商平臺就要便宜很多,這其中究竟有什么貓膩呢?
套路一:折扣力度大
大家網購的目的的是什么?
方便?
實惠?
便宜?
相信大部分人多是因為價格便宜而選擇選購,而剛好,網購時不時會推出促銷打折活動,殊不知這里面的貓膩!
我們以一款煙機為例,線上賣3000元出頭,而線下一臺外觀幾乎一模一樣的卻貴出近2000元。對此,實體店售貨員指出,一般電商定制版和線下版有好些地方會有區別,如吸煙度、能效等都有影響。
而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來看,自以為得到了實惠,但其實不然,買的沒有賣的精,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放在這里相信絕對能說明些問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電商平臺火拼之際,打折促銷固然層出不窮,但網購的套路你真的了解嗎?對此,雙十一網購節即將來臨之際,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網站溫馨提示消費者理性消費:
先漲后降套路多,促銷規則讀仔細
繳納定金需謹慎,款項支付要留心
存證意識不能少,權益維護要及時
套路二:線上線下同價不同質
每年的雙十一都是個各大電商和實體賣場的促銷季雖然許多消費者已經不再是迷信價格戰,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線上線下相同站位的細微差別,特別是對于售價較高的家電產品來說,消費者不但要比價,更要看清楚商品的品質。
電器類產品一直都是接到投訴最多的,例如,一款產品實體店售價兩千多,在網絡上卻發現很多的店鋪同款,價格最多的甚至相差一般還多。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形勢迅猛,但與此同時,網絡購物、電視購物為代表的遠程購物也成為了消費者投訴的多發領域。
相關數據報道,在遠程購物投訴中,網絡購物占比之高,網購商品陷阱太多:
1.網購商品很多都是廠家已經下架的尾貨,所以購買這類商品對后期的售后保障是很成問題的。
2.等積品出售,進行樣機二次返修
線上平臺的火爆必然也引得線下實體店采取措施,所以在各種節假日的時候使用大力度的讓利折扣促銷來吸引消費者也是必不可少,這也使得一些商品線上線下的價格極為接近,當然實體店畢竟要承擔支出費用,還是要多不少的。
網購有風險,購買需謹慎!
總的來說,網購家電就是把雙刃劍,催生懶人經濟的同時,也一度讓電商平臺低價劣質、高價仿冒等問題成為了消費者關心和輿情關注的焦點。而雙十一原本作為單身人士的專屬節目,莫名間成為購物狂歡季,現如今也走到了第十個年頭,這里小編也溫馨提醒廣大消費者,網購家電時要理性下單,切記沖動剁手、下月吃土。
那么現在的消費者面對如此情況,
怎么才能得到最大的實惠呢?
業內人士建議:在選擇購買渠道、品牌、型號時一定要貨比三家,不僅要到實體店多了解,更要借助網絡工具了解該企業的信譽、口碑、投訴的解決情況,對于部分家電產品可以適當購買廠家或商場提供的延保服務,還有就是如果以廠商產生糾紛,消費者記得保留相關票據,并及時向媒體、消委會、第三方平臺進行投訴消費者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來進行詢價、比價,但是在真正購買之前,也希望廣大消費者前往實體店進行比較,看一看實物性能、功能,合不合適家里布置。
圖文來源:網絡,廚電行業資訊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