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五年,在浙江余姚,在渚山麓下飲馬河畔,當時年僅17歲的女企業家勞彩蘭,帶領著幾個人懷著滿腔熱誠,成立了服裝合作社。在之后的十多年中,服裝社平穩發展,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十年動亂中,國內經濟衰退,各業蕭條,但服裝合作社卻在這個小地方更為興旺,更為蓬勃發展。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遍祖國的沿海各地,借著這股春風,服裝合作社進行了第一次的產品結構調整,由單一的服裝加工業轉向塑料制品加工生產行業,隨后更是抓住機遇,率先以市場為導向,適時進行產業調整,研制出了一種當時市場上急需的“電容器”,企業由此正式轉為電子元器件生產方向,工廠也正式更名為余姚電子元件廠。此次轉型非常成功,僅用兩年的時間,工廠的年產值就突破了700萬元!
從1954到1978,“玉立”的前身,余姚電器元件廠,這個時代的弄潮兒,僅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漫長的原始資本積累的過程。從大家湊份子組建服裝合作社,到八十年代中期年產值在千萬以上的密集加工型企業,“玉立”在當時的社會上,已經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